当"埋战机"成流量密码:西方叙事如何扭曲现代战争真相盈禾配资
最近英国国防部发了个通报,说俄罗斯在修加固飞机掩体。这本是现代战争再正常不过的防御操作,结果西方媒体集体高潮,硬把这事儿和海湾战争里伊拉克"埋战机"的段子扯一块儿。你品,这操作像不像拿三十年前的黑白照片,硬给现代战争P图?
先说1991年那档子事。伊拉克当时真把几百架战机埋沙漠里了,沙坑一挖,战机往里一塞,跟种土豆似的。可那能叫防御工程吗?沙粒一磨、太阳一晒盈禾配资,战机没被炸毁先自个儿报废了。美军钻地弹一砸,直接变废铁。说白了,这就是技术代差下的绝望操作,跟小孩拿纸壳挡子弹一个逻辑。
展开剩余66%再看俄罗斯现在干的。新修的掩体1.5米厚钢筋混凝土,通风消防电力系统全配齐,部分还带地下弹药库和维修车间。这哪是藏战机?分明是建了个地下军事综合体。更绝的是,这掩体和S-400防空系统、"铠甲"-S1弹炮合一系统组了个立体防御网,无人机来袭10秒内就能识别拦截。这配置,伊拉克当年想都不敢想。
西方媒体为啥非要把两者扯一块儿?说穿了就是信息战的老套路。英国国防部通报里明明写着"显著提升抗打击能力",到媒体嘴里就成"把战机埋土里"。偷换概念这招,玩得比变魔术还溜。更鸡贼的是,反复放伊拉克埋战机的老视频,用视觉联想给你洗脑,生怕你忘了"俄罗斯必败"的刻板印象。
可现实呢?俄罗斯这波操作早超越单纯防御了。北顿涅茨克战役,人家挖3公里地下隧道,把兵力悄悄运到乌军后方,配合地面攻势直接突破防线。这哪是被动挨打?分明是攻防一体的现代战术。再看看叙利亚赫梅明基地,同样的加固掩体群,硬扛极端组织无人机袭击,保住90%战机。这实战成绩单,可比西方媒体编的故事实在多了。
最逗的是西方那套"先射箭后画靶"的套路。之前大肆渲染俄军战略轰炸机损失70亿,后来独立分析一查,实际损失不到15%。这误差,跟把5米说成500米有啥区别? 说到底,还是技术自卑加战略焦虑在作祟。俄罗斯在远东修的"潜艇堡垒",能扛核爆冲击波,物资储备够撑48小时。这哪是防御?分明是战略威慑。
当西方把"埋战机"炒成流量密码,俄罗斯早用钢筋混凝土写下新战争规则。无人机和高超音速武器主导的时代,防御工程的进化才是硬道理。那些还在用三十年前剧本解读现代战争的媒体,该醒醒啦——这年头盈禾配资,造谣的成本,可比修个掩体低多了。
发布于:江苏省致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